
通信技術:WiFi
通信距離:100 m
理論速度:54 ~ 300 Mbps
優點:速度快、連接可靠、普及率高。
缺點:移動能力弱、入網配置過程複雜、連接設備數量有限、功耗高。
通信技術:藍芽 Bluetooth
通信距離:10 m
理論速度:100 Kbps
優點:體積小、低功耗、不依賴外部網絡。
缺點:組網能力弱、傳輸距離短、速度慢。
通信技術:Zigbee
通信距離:30 m
理論速度:10 Kbps
優點:組網能力強、低功耗。
缺點:傳輸距離短、速度慢、主流手機不能直接通信。
通信技術:NFC
通信距離:1 m
理論速度:100 Kbps
優點:安全。
缺點:傳輸距離短、速度慢、主流手機不能直接通信。
通信技術:WWAN
通信距離:無限制
理論速度:100 Kbps ~ 10 Mbps
優點:便攜、普及。
缺點:有信號盲區、收費高、信號不穩定。
通信技術:Sub1GHZ
通信距離:10 Km
理論速度:100 Kbps
優點:傳輸距離遠。
缺點:不普及。
通信技術:NB-IoT
通信距離:無限制
理論速度:較低
優點:覆蓋範圍廣、低功率、低成本。
缺點:新興技術標準、具可靠性,成熟時機有待觀察。
WI-FI適用於大資料量的傳輸,比如影音傳輸或者AR/VR等領域,同時也是一般無線網路的基礎,缺點是耗電量大。
藍牙多用於個人穿戴式裝置,在聲音領域的應用較為成熟。
ZigBee和Z-Wave則是在工業、建築等自動控制應用中成果豐碩。
長距離+低功率特性,LPWAN解決物聯網傳輸難題
5G,講求更大頻寬、更高速率、更低延遲,當然也更耗電,由於是對應人與人之間的通訊,因此資料傳輸較密集、交換量也更為龐大。
針對M2M的通訊,由於裝置的部署範圍通常更寬廣,且無線裝置必須避免頻繁更換電池,LPWAN(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,低功耗廣域網路)技術順勢而生,其小資料量、長距離傳輸及省電的特性,在物聯網應用領域中大放異彩。
在環境監測或資產追蹤,傳輸距離可達20公里的LPWAN技術顯然能大幅縮減佈建成本,只要幾個機站就能覆蓋大面積的範圍;以電池作為電力來源,則省略了佈線問題,讓感測器的安裝步驟更簡易。目前最受關注的LPWAN技術分別是LoRa、Sigfox和NB-IoT,這三種技術具有各自的優勢,業主可根據不同領域及使用需求,選擇最適合的通訊技術。
低耗能、高範圍傳輸:LoRa 與 Sigfox
如LPWAN的技術特色,LoRa 與 Sigfox 都具有長距離、低功耗的特點,可延長電池壽命,形成大範圍的訊息傳輸。兩者皆使用免授權的Sub-1GHz ISM頻段,不需額外付出授權費用,且由於電子晶片製造技術的突破,兩項技術的硬體製造成本不斷降低,比如去年在台灣產業已經啟用的Sigfox,月租費最低只要2元新台幣。
電信業者強強推:NB-IoT
NB-IoT,與前述兩項技術最大的不同,在於它是由3GPP組織所制定的技術,使用需授權的GSM和LTE頻段,也就是說,NB-IoT必須藉由電信產業買下頻段授權,使用者只能透過電信業者或第三方代理商取得授權技術和頻段,才能使用NB-IoT相關服務。
NB-IoT 的優勢在於它是由現有電信業者推出的技術,不需重新布建網路,只要更新軟體,就能使用現有的4G電信基地台和相關設備。另一方面,採用電信級的網路,在通訊品質和訊息安全性擁有高度的保障。遠傳電信目前已推出NB-IoT的搶先體驗活動,並預計於5月底完成全台基地升級,只要遠傳電信能收到訊號的地方,就能使用NB-IoT,裝置月租費約為10至60元新台幣。
農業NB-IoT,AI-IoT 顧田水
透過建置LPWAN智慧農業應用服務,從田間感測器、NB-IoT窄頻無線網路、農業管理平台至AI智慧農業模型的整套服務,讓農民能夠即時且精準地得知田間土壤、水質、氣候等資訊,並根據大數據的AI分析結果,改善施肥、噴灑農藥等耕種行為,進而降低人事、肥料、農藥資材成本、生產風險且穩定生產產量及品質,達成精準農業的目標。
匯元科技 HY smart AGRI TECH 智慧農業技術應用整合
農業感測設備+農業智慧管理系統 + NB-IoT網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