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本文內容轉載于 今周刊 ]
電動車時代來臨,如同手機、筆電少不了充電器,充電樁也是電動車前行絕對不能少的關鍵配備;當全球電動車以銷量年增四○%、一年賣出逾三百萬輛的成長動能起飛時,充電樁勢必也要跟著電動車腳步同步成長。
台灣電動車市場近年快速起飛,去年全台掛牌量來到六二九八台,年增率八四%,四年來掛牌數量翻漲達七倍,這也讓台灣充電樁數量節節上升。
「國外的話,我們抓一比二的比例,也就是兩輛電動車需要一支充電樁,在國內的話,我們抓一比十。」遠傳企業暨國際事業群協理張文津說,台灣油車一年銷量就是四十萬輛上下,車主大概每七到十年換一次車子,近年,許多人都在考慮換電動車,「台灣市場未來十年內裝到五萬支充電樁,一點也不意外。」
商業模式持續演化 先搶不一定先贏
正因為看好台灣充電樁市場發展,硬體設備製造商、系統整合商、營運商早已積極布局,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,搶占山頭。
電源管理大廠台達電、康舒,做機電的中興電、華城,原本就熟悉電源、機電設備製造,做起充電樁來得心應手,差別只在於是只做充電樁、充電槍個別部位,還是連充電基座等關聯設備一併拿下、整套生產。
看不見的軟體管理系統,則是充電樁的神經中樞。
舉例來說,當一座停車場突然湧入多輛電動車,電容量如何調配、充電速度如何控管、如何遠端管理,全面仰賴這套神經系統。台灣許多新創公司積極布局充電樁管理系統,由宏達電前行銷長王景弘成立的拓連,以及宏碁集團旗下的建碁,都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不過,充電樁設置不易,還得加計後面的充電收費計算、網路維運系統、電網管理系統,若未來加入儲能設備,充電樁市場的商業模式還未定型,持續演化中。
正因為市場還很新,真正的老大還未誕生,市場才要進入戰國時期,誰最快制定遊戲規則、誰握有最先進技術、誰能結合最多合作夥伴、誰能夠擁有最多應用場域,就有機會成為未來市場的霸主。
初期,最積極主動建置充電樁的,勢必是車廠。
綜觀二○二○年台灣電動車銷量,特斯拉還是大贏家,去年總計賣出五八一九輛。這也是特斯拉在台灣積極布建充電站的主因。而特斯拉之外,奧迪、保時捷等外國車廠也相當積極。
「車廠要賣電動車,如果沒有充電樁,誰會想要買電動車。」充電樁系統整合商私下透露,「當一個地區的電動車數量多到一定程度之後,公有充電樁就會開始蓬勃發展,此時,營運商的角色就顯得更為重要。」
營運商可比擬為串聯起整個充電樁生態圈的核心角色,不僅能夠左手拉製造業者,右手牽系統整合業;如果自身就具備系統整合、客服能力,甚至懂得汽車或電控,更幾乎可自成一家,有利進入市場。
以台灣市場來說,裕隆集團旗下的裕電、遠東集團的遠傳、華城電機的EValue、宏碁集團的宏碁智通都已做好準備,開始衝刺國內充電樁市場營運。
「現在充電樁應該還很難看到單一營運商一統天下。」藉由數位看板打入歐、美充電樁市場的建碁,是台灣最早一批搶進全球充電樁市場的企業,建碁總經理蔡文鋒認為,未來充電樁市場一定會由營運商主導。他認為,在充電樁市場硝煙四起之際,究竟誰能勝出仍無定論,先進來的不一定贏,「就看誰氣長。」為此,全球充電樁營運商也都摩拳擦掌,積極籌資,「美國甚至有些等不到籌資的,就直接SPAC(特殊目的)上市。」
充電樁看似只是提供電動車電力來源,裡面的經營生態學問可相當大。
設置學問大 兩類電流各有優點;工程、場域、地點 成本大不同
「設置」充電樁本身就充滿學問。
一般來說,充電樁可採用兩類電流,直流電優點是快速充電,只要充電二十分鐘,即可行駛一百到一三五公里左右,幾乎是台北到苗栗的距離。
另一類採交流電,充電一小時,可行駛三到三十三公里不等,雖然行駛的距離不長,但如果車主不趕時間,可利用離峰時間充電,電費相對省錢。
看似簡單的兩類設計,背後的工程卻明顯不同。「市中心的快充站,不僅要改電力迴路,還要計入土地成本,這讓一支直流充電樁設置成本超過百萬元。」張文津說,快充成本高昂;相對來說,慢充充電樁因採用現有電力迴路,不算後面的軟體系統,基本成本僅需要幾萬元。
在哪設置、如何設置也是一門學問。
過去,油車去加油站只要五到十分鐘,把油加滿就可以離開。宏碁集團旗下投入交通事業已十八年的宏碁智通總經理游明豐提到,「電動車充電需要時間,所以,設置場域跟加油站設置就不相同。」
以台灣來說,充電樁通常設置在市府、辦公大樓、百貨商場周圍。其中,百貨商場態度最積極,它們將充電樁視為爭取客戶多停留一點時間的重要工具。
「我們都知道,便利商店前幾年做了一大波店面改裝,還特地設置座位區。」商研院人工智慧服務綜合研究所所長范慧宜解釋,客人在便利商店每停留十分鐘,平均會增加十二元左右的額外消費,如果能讓客人因為電動車充電而多停留一些時間,百貨商場自然是很開心,「電動車最快充好也要二十到三十分鐘,這就是充電樁業者與賣場異業結盟的原因。」。
在全台公共充電樁建置拿下三成市占率的電動車新創公司起而行,總經理簡金品談起充電樁場域各式各樣問題,經驗老道。「電機、電控你都要學,你甚至整輛車都必須得會,尤其是電控裡面充電的部分。」
他舉了個實例。「在一個賣場中,曾經發生充電樁以前能用,但有一天突然不能用的景況。」實際到現場勘查後才發現,「原來賣場設了一個洗車機,共用同一個電源,造成電網負載不平均。」顯然,系統商不僅要懂車,更要懂「電」,才能對突發問題,對症下藥。
此外,如何計價、計費也是學問。
目前台灣已有裕電、遠傳、EValue三家營運商開始經營充電樁市場,以裕電經營的Yes來電充電站計價方式來看,7kW(瓩)充電、每分鐘收費一元,約合每公里成本一.五元。
「以Tesla來說,一度電充電費用大概是七到十二元不等,一度電可以跑五公里。」張文津說,同樣一輛車之所以會有不同的計費方式,主要是因為停車充電地點不同,除了電力迴路要改,停車土地也要成本。因此,這就跟停車場收費機制類似,市中心黃金地段的充電停車位成本,一定會比郊區來得高,這也是未來收費機制發展趨勢。

產業上游:設計製造商
經營項目:
充電樁、充電槍、充電基座、EV線材等設備製造生產。
充電站生產公司:
台達電、飛宏、東元、中興電、康舒、唯熹、起而行綠能、和碩、新普
充電槍生產公司:
健和興、聯貿、正崴、中探針
EV線材生產公司:
信邦、鴻碩、唯熹
產業中游:系統整合商
經營項目:
充電樁電源管理系統、充電樁運營系統。
系統整合公司:
裕電能源、中興電工、遠傳電信、華碩、宏碁智通
運營管理系統公司:
拓連、見碁、裕電能源、華城、中興電工、宅電、EV OASIS、致茂
產業下游:營運商
經營項目:經營與管理充電樁場站
營運商公司:
裕電能源、華城、遠傳電信、宏碁智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