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oT物聯網應用工廠化水產養殖白對蝦的管理,切實養好蝦增加產量和收益 鮮活蝦食塘
- 匯元科技
- 2021年11月18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IoT物聯網水產養殖工廠化:水產養殖屬於勞力密集型,運用IoT物聯網現代化的技術運作,使白蝦養殖可以高密度、高成活率、高成功率、全年多批次養殖,使水產養殖場成為標準操作的白蝦生產工廠。
最適合IoT智慧工廠化的水產養殖的水產品種是南美白對蝦和斑節對蝦 ( 明蝦 ) ,能夠做到養殖周期短(70天出售)、投資少、回報高、周轉回收資金快、風險小,切實體現出IoT智慧工廠化養殖優勢和高效率。

白蝦養殖中,水質和病害是重中之重。工廠化養殖比傳統池塘養殖具有以下優勢:
第一,占用資源不多
傳統池塘養殖,開挖蝦塘,配套基礎設施工程量大,而且蝦塘占地面積也大,水體資源利用也多。而工廠化養殖能夠提高密度,實現水的循環或半循環利用,立體上更節省土地、水體資源。
第二,汙染小,環境成本低
工廠化養殖能夠對養殖用水進行綜合處理,實現水的循環利用,排出的養殖用水汙染程度也大大降低。
第三,人爲控制性強
現階段的工廠化養殖,已經引入物聯網智能管控系統,養殖全程的水質檢測、飼料投餵等都將實現智能化控制。
第四,可循環養殖
工廠化養殖實現了對養殖水溫的控制,這就意味著冬季也能養殖對蝦,大大滿足了市場需求,也增加了效益。
第五,疾病更容易預防
工廠化養殖能很好地掌控水質帶來的影響,減少疾病發生的危險。另外,小區域養殖也減少了疾病傳染的風險。
總的來說,工廠化養殖汙染少,更科學,在徵收環保稅,劃生態紅線的大背景下,將是未來對蝦養殖的發展趨勢,甚至是多數水產品養殖趨勢。
工廠化養殖的中後期,面臨很多問題。隨著對蝦存塘量的增加,投餵量逐漸加大,飼料成分的溶失和殘餌、蝦排泄,使池水中的有機物增加,大量消耗溶解氧。而此時對蝦存塘量大,對溶解氧的需求量大。一旦管理不善,容易造成溶解氧不足。溶解氧不足還導致水體中的氨氮、亞硝酸鹽升高,水質惡化。因此,養殖後期保證池水溶解氧充足至關重要,除了正常的機械增氧,還要通過高效的排汙減少池水中有機物的積累。
白蝦工廠化養殖中後期的管理要點:
1、餐前排汙,餐後換水,快排慢加防應激
養殖後期投餵量大,殘餌和糞便等有機物多,排汙換水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。一次性可以排換池水量的1/3甚至2/3,後期蝦的規格大,不擔心排汙時將蝦排出,快速排水,有利於將有機碎屑排出,加水速度要慢,加入的水和養殖池水溫差小於2度,減少對蝦應激。做到快速排水,緩慢加水
2、勤撈底檢查,調整投餵量,預防底滑
投餵後1小時撈池底,檢查是否有剩料或粘便,判斷對蝦吃料和消化吸收情況,及時調整投餵量,防止投餵不足或投餵過量。蝦便過長和粘便不容易排出,汙染水質,應及時處理。經常檢查排汙口,防止被蝦殼堵塞,影響排汙效果。檢查池底是否滑膩,及時處理。
3、保肝護腸,預防病害
養殖後期投餵量大,對蝦的肝臟和腸道負擔重,定期拌攪投餵EM活性發酵菌飼料、活性乳酸菌和龍昌膽汁酸,改善白蝦腸道菌羣,促進飼料轉化吸收,保護對蝦肝胰腺,達到保健和促生長的效果。
4、強殼增重,提升品質
養殖中後期對蝦存塘量大,生長和蛻殼對鈣、鎂和微量元素需求量大,天然水體中的礦物質含量不能滿足工廠化高密度養殖對蝦的需要。建議在大蛻殼期前2天開始每天晚上補充礦物質,使對蝦順利蛻殼、硬殼,降低蛻殼期間感染病害或被同類殘食的風險。大量排換水會引起對蝦蛻殼,也要適當補充礦物質。
5、弧菌問題
近幾年弧菌量超標一直是困擾白對蝦養殖成功的一大因素。盲目消毒、大量抗生素的使用,使其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,這也是弧菌問題頻發的主要因素。
目前,弧菌檢測主要通過TCBS瓊脂培養基來檢測,不少人對於弧菌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。TCBS瓊脂用於霍亂弧菌、副溶血弧菌的分離培養,一些有益菌在上面也可以長出黃色菌落。許多養殖戶一看到培養出大量黃色菌落就採取極端方式處理,往往會破壞池塘的生態平衡,反而起到反作用。
控制弧菌還要在弧菌沒有反彈前入手。通過鮮活蝦食塘大量養殖資料顯示,池塘消毒後4-6h補充EM活性發酵益生菌可以有效控制弧菌繁殖。
現階段控制弧菌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:
(1)消毒後4-6小時大量補充EM活性發酵益生菌;
(2)採用生物方法控制。使用樂暢桉樹精油配合EM活性發酵益生菌進行控制。
تعليقات